【脫貧故事】新疆邊城小縣:前有林后有果 邊地沙漠變“金窩”
【解說】畫面里正在給樹木捆綁蘆葦和野草的阿布力米提從小生活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從未想過這“寸草不生”的沙漠有一天變成了郁郁蔥蔥的生態林。他在新疆喀什地區葉城縣生態林核心區當護林員已經4年多了,守護著葉城縣20萬畝防風固沙林,也守護著自己的家園。
【同期】護林員 阿布力米提·坎木拜爾
我2016年開始當生態護林員,主要拔草,澆水,保護野生動物。為了防止火災的發生,我們會及時處理雜草和干草,避免火災的發生。
【解說】葉城縣在實施防風固沙生態林基地建設工程的同時,還結合精準扶貧工作同步開展。吸納610名貧困戶擔任護林員,一方面解決了貧困戶就業問題,另一方面對生態林進行科學管護。
葉城縣自然資源局林業工作站站長燕文鵬向記者介紹, 護林員們一年中90天的時間管護生態林,其余時間他們可以種地、打工,增加自己的經濟收入。
【同期】新疆葉城縣自然資源局林業工作站站長 燕文鵬
現在就是說是讓他有一個基礎的就業,一年保證有1萬塊錢的收入,再加上我們縣上的培訓,林果業技術培訓,或者什么其他的技能培訓,他就是在巡護這段時間結束了以后,他可以自己去打工,掙另外一部分錢。
【解說】阿布力米提在當護林員的第二年,告別了多年的土房子,如今,他和孩子們生活在窗明幾凈的新房里。
【同期】阿布力米提的女兒 祖麗胡馬爾·阿布力米提
以前的房子是土的房子,以前的房子也不好,下雨的時候漏水,現在的房子越來越好,高高的,大大的。
【解說】阿布力米提告訴記者,在他精心照看生態林的同時,還把家里的8.5畝核桃樹照顧得很好。
【同期】護林員 阿布力米提·坎木拜爾
我去年(2019)賣了8.5畝地的核桃,(收入)11000元,我今年(2020)收獲了約1噸的核桃,賺了6000到7000元。
【解說】葉城縣把20萬畝生態林基地建設工程,采取“政府主導、企業投資、全民參與”的生態建設模式。目前,葉城縣投入資金超過1.48億元,在20萬畝的規劃區內栽種9萬畝樹種,成活率在95%以上。葉城縣正在將“讓風景變成產業,讓綠色變成財富”,為“大美新疆”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積跬步以行千里,2016年至2019年,新疆累計人工造林近735萬畝,綠洲生態環境得到積極改善。
葉城縣位于新疆西南部,距烏魯木齊1500多公里,緊連“死亡之?!彼死敻缮衬?,因葉爾羌河而得名。這條河流是中國最長內陸河塔里木河的重要源頭。
記者趙雅敏 新疆葉城縣報道